企业文化 > 员工天地 > 正文
 

港史年轮 | 湛江港与它的港口追梦人

湛江港开港日

        今年是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、建党100周年,湛江港也迎来了开港65周年华诞。65年的风雨历程,湛江港人坚持用真诚和责任服务社会,孜孜不倦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,先后跨过1亿吨、2亿吨和3亿吨大港的台阶,成为了当地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和核心战略资源。
        回顾过往,不忘初心。时间定格在65年前湛江港开港庆典的那张泛黄的相册,镁光灯留下的记忆,平躺着的一张张黑白色照片,上面的日期出奇的显眼“1956.5.1”,似乎在向我们讲述着它和他们的故事。

湛江港建设初期

         有的人说,“最公平的是时间,最偏心的也是时光。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24小时,最后却活成了不同的样子”。1956年5月1日这一天,有这样一群人,却有了共同的模样,共同的名字——湛江港人。他们来自五湖四海,各自操着属于自己的特色方言,经历了走南闯北的奔波,闯过了漂洋过海的浪潮,汇聚于此,执着地朝同一件事奉献力量—发展港口事业。1956年5月1日,当最后一根缆绳带着咸咸的海水稳当地挂上缆桩,第一艘货轮见证了湛江港的出生,彼时船笛响起,荡起阵阵波光,向全国甚至全世界传递着这份喜悦,而他们也在这份喜悦中开始建设新的家园。
        港口全年无休,二十四小时不间断作业,在物资极其匮乏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机械设备供给稀缺,除却岸边大型机械的作业,货物基本靠人力流通,当你站在高处往下看,货垛上、汽车上、场地中、甲板上、船舱内,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:摘货钩、松紧麻绳、扛麻袋、货垛堆放整理,使他们工装上来不及清洗的污渍换上了新颜,手心磨出的血泡破裂成厚厚的老茧,曾经稚嫩的面孔在经年累月的风吹雨打中也变得黝黑而又沧桑,那双单薄的肩膀更是显得粗糙,沟壑纵横,但坚挺无比。幸运的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,由老一辈用双肩扛起的明天,用双手捧起的薪火得以传承,大量机械设备的投入取代了人力。但尽管时代在追赶,他们也不曾松懈,倍加珍惜着来之不易的美好局面。
        每一位湛江港人都有着自己的执着,他们执着地向汗水要收成,向知识要财富,向日子要精彩,在改革春风的洗礼下,散改集成为了新的主题,在人才匮乏背景下,更多的青年自发性加入了集装箱业务学习的队伍,集装箱业务应运而生。80年代中期,集装箱泊位开始运作,听老一辈的师傅讲过,旧时的码头散货装卸成熟,集装箱装卸运作存在很大的困难,完全是纯手工的记录,纯人工的指令性操作,在收发箱与装卸船过程中,每天都是厚厚一沓的记录表,与此同时还需兼顾着散货的作业。不过日子一天叠着一天,一年覆盖着一年,如今的它们也已经变老了,安安静静地躺在记忆的档案里。现如今,码头不仅配备着9台大型岸边机械、24台场桥,同时还配置了专业的操作系统、电子办单系统和智能闸口系统,逐渐向着高度半自动化与无纸化前进,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人力物力使用率,提高货物吞吐量,成为年吞吐量突破百万标箱的专业化集装箱码头。是什么让他们忘却疲惫,执着于明天的精彩;是什么让他们加快步伐,追逐希望的阳光,是梦想,是作为港口人一致的梦想,如果给他们起一个响亮的名字,他们都叫港口追梦人。

湛江港集装箱码头建设

        虽然他们都有不一样的手掌,但却苍莽有劲;虽然他们都有不一样的面孔,但却坚韧不屈;虽然他们都有不一样的家庭,但却有着同样担当的肩膀,在烈日当空下,天寒地坼里无所畏惧。劳动最美,正是有一群这样的港口追梦人,点燃了我们青春的梦想,追逐着奋斗的足迹。作为港口人,如果它期盼一缕春风,那么,我们愿献上整个春天;如果它渴求一滴海水,我们愿倾其一片海洋;如果它要撷取一片红叶,我们愿给予整片枫林。你的过去我们来不及参与,你的未来我们奉陪到底。我们没有走过“雄关漫道真如铁”的昨天,但依旧信心百倍,一往无前,向着“长风破浪会有时”的明天迈进。(吴振全/文)

 
 
 
 
 
 
  网站地图  |  联系我们  |  版权隐私  |  后台管理
copyright@2014  湛江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